2014年8月4日 山东能源报A3 通讯员 刘小芸 记者 左丰岐
本报淄博讯 “我们现在就和上班一样,按点来做透析,再也不用耗到晚上才能回家了。”7月29日,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门口,一位尿毒症患者说,去年他还经常在晚上“第三班次”做透析,常常要“披星戴月”回家。 记者在该院血液净化室看到,25台透析机正在不停地运转中,25名患者边透析边看报纸或听音乐,医护人员穿梭在病床间。“25台透析机的同时运转,有效解决了医院透析患者多、机器少的困扰,改变了以往患者‘预约排队、早来晚走’的透析状态。”该医院血液净化室护士长孙桂霞说。 据孙桂霞介绍,此前该科室只有5台透析机,月透析200余人次。尽管他们实行“三班倒”来弥补透析机不足给患者造成了不利影响,但是也有很多人受不了“披星戴月”的辛苦,造成了患者“外流”,月透析量下降。 该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找到了解决之道,不仅减轻了医院的投资压力,还一举破解了急需设备的困境。该医院打破传统的设备购买方式,与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合作,定点采购使用厂家的试剂耗材,厂家免费提供透析机等设备,实现了从“重资产”到“轻资产”的模式转变。 由此,该院没花一分钱获得了20台新透析机和1台水处理机设备的使用权,还可享受厂家提供的免费维修。这种“轻资产”的商业运作模式创新,轻而易举为该医院节省了400余万元的资产投入,同时也实现了服务能力的快速扩张。 该医院院长翟振龙说,他们并没有因为无偿使用厂家设备而造成耗材的价格提高,反而因合作使得耗材价格出现了下降,更没有由此造成患者的就医负担加重。此外,因为设备属于厂家的资产,厂家会更加注重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管理,改变了以往设备有故障“求”厂家上门维修的状态。 据了解,今年2月份,20台透析机全部到位,其中有3台为功能齐全、更加先进的血滤机。孙桂霞说,现在透析实行两个班次,保证了患者在每天下午7点之前完成透析。先进的设备加优质的服务使目前月透析接近700人次,是原来的3.5倍,患者已不需要排队等候,按照预约顺序就可以“即到即做”。 该医院眼科依照同样的模式引进了治疗白内障的冷超乳化治疗仪,使白内障手术由原来的月四五台发展到现在的30余台/月,成为该院发展的典范;神经内科备受患者欢迎的“生物反馈治疗仪”也是以“轻资产”的方式引入,每天使用率大约50人次,满足了患者康复治疗的需要。 “无论是发展人才,还是引进设备,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患者满意了,我们的就医率提高了,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。”翟振龙说。
|